与达达合并一周年,京东到家发布“零售赋能”战略
发布于 2017-04-17 10:12 1650 次浏览 0 赞 来自 随便聊聊  

一年前京东到家用 2 亿美元换走了达达 47.4% 的股权,对于有流量的京东到家和有人力的达达来说,这项合并可被看作是一场双方皆大欢喜的联合,但也有几分抱团取暖的意味。在合并一周年之际,达达-京东到家召开发布会,披露其目前的运营情况 ,并发布了一项“零售赋能”战略。

京东到家走的是“平台+物流”的模式,对接线下传统商超进行 O2O 业务布局。目前京东到家平台用户数约 3000 万,日活用户 100 万+,覆盖 19 个一、二线城市,合作门店约 4 万家,包括沃尔玛、永辉、欧尚等。对比去年 4 月,京东到家的收入增长了 4 倍。

在其中扮演配送角色的达达目前拥有 260 万名众包配送员,业务覆盖 350 多个城市,合作商户 60 万家,日单峰值曾达 300 万。不过达达-京东到家 CEO 蒯佳祺也表示,京东到家的订单份额只占达达总份额的一小部分。近日,达达也开始发力 C 端专人直送业务

达达-京东到家最初和永辉超市进行合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,如果京东到家给永辉超市一天导流 200 单,整个超市的工作人员可能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去为这 200 个订单拣货配货,效率低下。对净利通常只有几个点的零售行业来说,考验的本来就是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精细化运营能力,依托于满场飞奔的拣货,是没办法去做 O2O 的。

基于这一点,京东到家提出了“零售赋能”战略,想要通过平台优势和技术,来解决“最后三公里”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。蒯佳祺在发布会上对“零售赋能”战略进行了阐述,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

  • 流量赋能

传统商超的流量来主要自线下门店,关键影响因素是其地理位置,但由于场所是固定的,流量获取有限。且这些线下门店属于重资产投入,成本和转化率衡量起来不及线上既有流量优势明显。目前京东商城首页开放了京东到家入口,搜索也已打通,用户可以在京东商城app搜索集下单购买商品。京东到家想依托这 1.5 亿用户资源,为合作商户带去线上流量。

京东到家方面表示,对于部分规模较大的店,平台可以带去 5%-10% 的增量;而对于相对小规模的超市,增量约为 10%-20%。与京东到家合作越久的商户,单量也越多。

  • 效率赋能

京东到家称,O2O 的概念在过去几年已经被深刻教育过,市场已经被教育,但对超市来说,往往心有余力不足:在进行效率提升之前,超市可能需要花费 30 分钟去完成一个订单的拣货,如果按每小时最低收入不低于 20 元计算,一单拣货成本高达 10 元。线下超市门店如果不在效率方面做出改变,没办法支持 O2O 生意。

对此京东到家开发了拣货 app,并采用了店内仓的模式,将拣货时间从 30 分钟控制到了 3 分钟,配送时效也从先前的 2 小时降低到了 1 小时。

效率赋能还包括物流赋能,即借助达达的配送服务,缩短商品从店到消费者的配送时间;选品优化赋能,京东到家平台为门店提供实时数据支持,让门店知悉近期商品售卖情况,并为其提供备货建议;库存优化赋能,依然是借助数据来指导门店进行库存调整,降低缺货情况,提高动销。

  • 用户运营赋能

蒯佳祺认为,过去用户和线下商超之间是没有联结的,商超留存用户的手段可能仅仅是逢年过节的会员卡、储值卡。而京东到家的用户在下单或关注后,可以成为商家的粉丝,接收商家的推送活动、促销信息等。粉丝和用户运营由商家自主运营。而用户在一些线下超市买单时,也会使用京东到家的扫码支付,借此打通线上线下订单。

蒯佳祺称,目前整个零售行业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。近些年很多超市都在大量关闭线下门店,传统的零售思路再走下去已经行不通,必须拥抱互联网。可以看到的是,京东、腾讯和阿里系都在投入巨大的资源做新零售。2017 年会是传统零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的一年。

对比其他公司的线下商超新零售策略,蒯佳祺认为,京东到家的定位是完全不同的,自营超市的打法容易和其它超市产生竞争关系,而京东到家“不希望取代任何人,只想做线下的赋能”。京东到家的营收目前仍来自两方面:一是通过帮超市卖货,获得利润分成;二是对订单配送收取运费。

蒯佳祺还表示:“超市和餐饮行业是不一样的,超市供应链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,人才和经验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。而老牌商超连锁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年,线下门店体系也比较成熟。线下商超往往门店位置好,是很好的战略资产。连锁商超品牌认知度高,本身管理体系成熟,难以在短期复制。”

添加回复
回到顶部